歸根泰寧慶云寺
2007 年9 月15 日至17 日,歷經兩岸佛教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月身菩薩”慈航大師月身分身圣像返回福建,供奉于大師剃度出家的泰寧慶云寺祖庭。
慈航菩薩圣像回歸祖庭奉安開光法會
慈航禪師的離去,猶如他的到來,來去無礙。
他的承擔,他的蒙難,他的榮耀,皆因一大因緣而產生。使命與任務完成了,他就去了;需要他的時候,他就來了。
這不禁使人想起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六祖慧能大師“葉落歸根,來時無口”的讖語也將同樣應驗于“月身菩薩”慈航大師之身。
慧能大師為中國佛教史上劃時代的圣僧,他將印度禪學改革為中國禪宗,完成了佛教的中國化,他的著作《六祖壇經》也因此被稱為唯一非佛說的經。他與慈航禪師一樣,進入佛門時,缺少文化底子,靠自學自悟成才,著作傳世。他們都培養了大量的僧才,禪宗因為慧能大師傳人們的努力,而后便一花開了五葉。他們同為佛教的改革家。弘法人生中他們也有著同樣的磨難,最后都成就了月身舍利。
慧能大師圓寂后,有一段四眾皆知的“葉落歸根”故事。
據《六祖壇經·咐囑第十》:慧能大師圓寂之前,要回家鄉新州住一段時間,弟子問他什么時候再回接法的寺院——韶關南華寺,他答“葉落歸根,來時無口”。回到家鄉新州后,他示寂了,并成就月身。這時,有人建議將月身安奉家鄉新州,另有人建議安奉接法處——韶關南華寺,雙方意見相持不下。最后,便于全身舍利前焚香求解,商定煙歸何方即歸何處。但見香煙飄起,轉向韶關南華寺方向。因此,月身便在其弟子的護送下,回到南華寺,永久供奉,悠悠千年,至今尚在。人問其弟子,何為“葉落歸根,來時無口”,弟子說:僧人以剃度出家與得法處為根,無口則指已經圓寂,口不言語了。
慧能大師曾啟示不知何往的以四品將軍身份出家為僧的惠明法師:
逢袁則止,遇蒙則居。
而慈航禪師,出獄后常住汐止,不再他去,因為“汐止”乃“息止”之諧音,而“汐”又為潮水,潮水止處,如何慈航?皆有所寓意也。
慈航禪師終于葉落歸根,回到剃度出家祖庭——泰寧慶云寺。
在他的回歸旅程中,臺灣佛教界組成逾三百人的四眾弟子團隊,護送他的圣像回福建。福建佛教界,數萬人參與恭迎。慈航禪師剃度出家祖庭所在地泰寧縣與出生所在地建寧縣等附近數縣,數千鄉民自發地趕到慶云寺靜候恭迎他的回歸。
峨嵋峰慶云寺所在彌勒山腳下的小鄉村,男女老少,傾村而出,久候路口,用最傳統也是最真情的大放鞭炮方式喜迎他的歸來。就是連綿的秋雨,也在慈航禪師回歸的當日,在慶云寺的上空,暫停一日,蕩開它去,耀出陽光。
兩岸慈航,葉落歸根!
因為,慈航禪師月身分身圣像的回歸,也掀起了復興泰寧慶云寺的熱潮,慶云寺的重建,啟動了。
空手而來,空手而去。
來來去去,永無休歇!
護送與恭迎慈航菩薩月身圣像分身回歸福建祖庭的閩臺佛教界高僧大德合影
上一篇
下一篇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