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多舛
當時因為大陸時局影響,許多青年僧人入臺,就陸續前來投奔慈航禪師。圓光寺接納了許多大陸來的僧眾,人數越來越多,鑒于條件,最后只能表示不再接納大陸僧人。
大家雖然難過,卻也無可奈何。當時每個人的心情都是十分沉重的。
隔天清晨,天氣陰沉沉,慈航禪師右手拄著手杖,左肩膀上套著一個藤籃,領著新的同學,離開了圓光寺,帶領部分學僧前往基隆月眉山靈泉寺創辦靈泉佛學院。
靈泉寺一時幾乎成為臺灣佛學院外第二教學中心,大陸的默如法師、戒德法師、佛聲法師、云峰法師等到來之后,慈航禪師遂將此處教務交予他們辦理,自己前往獅頭山再謀新地。但靈泉佛學院并未建成,住在這里的大陸僧人到1949 年夏也由于各種原因而離開了。
1949 年5 月1 日,承蒙獅頭山勸化堂達真比丘尼和開化寺住持達明比丘尼的邀請,慈航禪師偕律航法師等在獅頭山創辦佛學院預修班。但在講了半個月課之后,慈航禪師得了痢疾,只好去新竹療養了。
1949 年6 月,圓光寺臺灣佛學院大部分學僧畢業后都返回原來寺院,尚有一些學僧無處安身,于是慈航禪師與妙果老和尚通過商議,圓光寺收留了十位法師,其他人則由慈航禪師帶領到別的地方安住。當時律航法師留住圓光寺,負責照應留院的同學,慈航禪師則帶十幾位同學到了新竹靈隱寺結夏。
從離開圓光寺到后來安住在彌勒內院的這段日子中,慈航禪師無時無刻不在為學僧們的食宿擔憂與奔波。
每到一處道場,慈航禪師便請求那里的住持說:“請你們可憐下,收容我們這幾個學生。”“請你們發發心,幫幫我們兩個同參住在這里。”他為了安頓僧青年,可以完全不顧自己的“身份”!
到此,經過報紙宣傳而使人倍感轟轟烈烈的慈航禪師千里迢迢入臺創辦臺灣佛學院的壯舉竟如曇花一現般結束了!
有學僧感慨:自1948 年十月(實為11 月)初二至1949 年六月初一,扣除寒假、過年的四十五天——十二月十五日至正月末,實則只有六個月又十五天而已。
慈航禪師先后創辦了三個佛學院,但都是這樣命運多舛!這段臺灣佛教史上的事跡被后人稱為“意義重大”,是“為光復以來的臺灣佛教,建筑了僧教育的基礎”。
慈航禪師于臺灣佛學院結束前(1949 年五月二十四日)則坦言:“現如臺灣佛學院、新竹佛學院、靈泉佛學院、獅山佛學院、靜修佛學院、觀音山佛學院,諸如此類,或已辦,或將辦,或主辦,或助辦,莫不與慈航均有少分關系。至于時間或暫或恒,或存或謝等,原非吾所計。”他是但盡其心而不計其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