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潭縣古稱洮州,是甘南州最具文化底蘊的一個縣城。在城東的小山上有一座莊嚴寶剎名喚慈云寺。慈云寺由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殿、地藏殿、藏經樓、客堂、僧舍、齋堂、山門等建筑物組成。整個寺院幽而不僻,靜而不寂。走進寺廟。
據傳,慈云寺始建于兩晉吐浴渾年間,相傳蒙古國師八思巴曾到過此地并派弟子住錫該寺。但是,歷經千年滄桑幾經興廢變遷,寺院的傳承史料已不得完全考證。有明確記載的是,慈云寺,一名水月庵,明萬歷四十年建,清朝順治十八年重修,乾隆十二年補葺之,道光八年增修。現(xiàn)寺址乃1998年移址重建的。
慈云寺屬漢傳佛教凈土宗。大雄殿內主供三方佛,東西兩側佛臺十八羅漢栩栩如生;天王殿內的彌勒菩薩,袒胸含笑、迎門而座;有國內外善信弟子捐贈供養(yǎng)的緬甸漢白玉臥佛、千手觀音、西方三圣等佛像肅穆莊嚴,誠為鎮(zhèn)寺之寶。
2006年6月19日,慈云寺兩序大眾迎請能廣法師,為慈云寺第一任住持。名剎得主,人天歡喜。至此,慈云寺也結束了三四百年沒有住持的歷史。
有著漢族傳統(tǒng)文化的基底,沒有了語言交流的障礙,恰逢昌明盛世,至今寺宇日興,僧侶云集,梵音法語,佛光普照,十方信眾接踵而至,香火鼎盛。
談起佛教,不了解的人覺得迷信的,除了燒香就是跪拜;似懂非懂的人覺得是消極的,擔心一旦學佛會失去進取心。因而很多人只是保持著敬畏,不敢真正的走近佛教,其實這是對佛教的誤解。
佛家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佛教導人向善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就是在最最最細微處,至大大大無窮宇宙間,尋找著覺行圓滿的真正奧義。探析著從此岸到達彼岸之法門。
佛者,覺我覺他覺行圓滿之人也。佛學也從來不是教人放下的學問,而是讓人學會從微小中看宇宙,從宇宙間看微小,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讓人生多一份釋然,達到空性的智慧,最終證得菩提的真理。(文圖/臨潭慈云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