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佛教與東亞、東南亞、南亞佛教源遠流長,與臺灣佛教法乳一脈、同根同源。近年來,福建禪宗法脈還西漸歐美。
地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福建佛教對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帶起著怎樣的作用?在對外交流中,又該如何講好中國佛教故事?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專訪了中國佛教協會海外交流委員會副主任、福建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福建佛學院院長、福州開元寺方丈本性法師。
文/妙澄
圖/新華網 福州開元寺 妙月
視頻/鄧彬
編輯/妙澄
- 01 -
福州開元寺是福建佛教的縮影
海上絲綢之路自秦漢時期開通以來,一直是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千百年來,商人跨海營生,使者交流文明,信徒追尋經典......
201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訪問東盟國家時提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主要航線為:泉州—福州—廣州—海口—北海—河內—吉隆坡—雅加達—科倫坡—加爾各答—內羅畢—雅典—威尼斯。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主要航線(圖片來源:新華網)
Q:本性法師您好,開元寺是福州現存最古老的寺院,寺門前就是古代著名的東冶港。您覺得,福州開元寺對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帶起到哪些作用?
A:福州開元寺是南北朝的寺廟,我們叫蕭梁古剎,也叫古閩祖剎。我們把開元寺的文化定位為海絲文化、冶鑄文化、藥師文化、刻經文化四個方面。
Q:為什么第一個就是海絲文化?
A:因為從唐朝到明朝,不斷地有外國的出家人,包括社會名人,來福州開元寺學習或者停留。
比如,唐朝有個印度法師,叫般若怛羅。他是個密宗和尚,來開元寺弘揚密宗、教梵文。他有很多優秀的學生,其中有個日本法師,叫圓珍。
圓珍在開元寺學了三年多,回日本時帶了很多經典,包括一些儒家書籍。回日本后,他創立了天臺宗寺門派。
在圓珍之前,還有個叫空海的日本法師。空海從日本漂到福建,從霞浦登陸后,到福州開元寺居住,后來轉到西安。回到日本后,創立了真言宗。真言宗在日本是比較有影響力的宗派。
福州開元寺空海大師紀念堂(圖片來源:福州開元寺)
空海之后,有兩個很有名的日本文化僧,一個叫重源,另一個叫慶政。他們是來開元寺閱讀《毗盧大藏經》的,后來也把這個大藏經請回了日本。這個藏經現在保存在日本宮內廳圖書館。前幾年,我們從日本影印回了這些珍本,今存開元寺。
《毗盧大藏經》又稱《開元寺大藏經》《福州開元寺本》,始刻于北宋,全藏595函,1451部,6132卷(圖片來源:福州開元寺)
當然,歷史上,還有其他國家的法師來開元寺。我們也有一些法師不斷地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到東南亞等地區弘法。
也正因為這個歷史因緣,所以直到今天,福州開元寺跟日本,跟一些東南亞國家的交往還比較多。剛才講的是福州開元寺海絲文化這一塊。
Q:福州開元寺有個大鐵佛,這應該是開元寺這么重視冶鑄文化的原因吧?
A:沒錯,大鐵佛有6米高,至今已經有1103年了。這算是非常早,也是比較大的鐵佛了。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福州古厝〉序》中寫道:“當我們來到開元寺,它正自豪得意地向我們表述,大鐵佛是我們的先人掌握高超的冶鑄技術的證明——古建筑有著豐富的人文內涵。”(圖片來源:福州開元寺)
福州古代叫冶城,以冶著名。現在你到福州去,看不到太多冶的痕跡,因為看不到實物。開元寺的大鐵佛,是古代福州作為冶城的一個證明。
大鐵佛那么大,說明了當年福州乃至福建冶金技術非常發達。另外一個側面,也反映了佛教中心慢慢地從中原往東南沿海轉移了。這種轉移,和海上絲綢之路是分不開的。
Q:藥師文化和海上絲綢之路有什么關系?
A:明朝,我們開元寺有個雪溪和尚。他把印度密宗高僧般若怛羅在開元寺傳播的藥師法門和中醫結合,寫了一本《開元藥師靈簽》。每個簽實際上都是一個藥方。古代人頭疼腦熱時缺醫少藥,就去寺院抽簽。這個藥方既治身體也治心,是比較獨特的。這也是佛醫中國化的體現。
到了清朝,寶松老和尚創辦了福建佛教醫院,也就是福州市中醫院前身。寶松和尚晚年應邀駐錫馬來西亞“一真法界”與“東蓮小筑”,弘法利生。
上一任老方丈提潤長老,也創辦了一個佛教診所,叫佛教中草藥門診。這個門診現在由我在續辦。而提潤長老,晚年應請兼任菲律賓馬尼拉普陀寺與碧瑤普陀寺住持,且妙手回春,治病救人。
Q:福州開元寺保留刻經文化,是和《毗盧大藏經》有關嗎?
A:是的。福州開元寺花了50年,刻了佛教全集,也就是《毗盧大藏經》。它最大的影響力在于,被兩位日本法師請到日本后,日本佛教界開始印經書、刻大藏經,就是模仿我們《毗盧大藏經》刻的。這其實也是海上絲路的一個部分。
福州的這個大藏經是宋朝的。在我國刻大藏經歷史上,宋朝也算是早期的。所以,這對我們早期的佛教刻經史和佛教印刷史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現在,我們國內沒有全本,只有零散的,一些圖書館和法門寺地宮都有發現。
福州開元寺以上四個方面,也是整個福建佛教的一個縮影。因為福建佛教對東南亞的影響,對東亞的影響,甚至對南亞的影響,近年來對歐美的影響,都是很大的。福建佛教一直以來都是海上絲路佛教非常重要的一支,當然廣東也是。
- 02 -
南北傳佛教交融,東西方文明對話
Q:剛才您提到,福建佛教是海上絲綢之路傳播過程中重要的一支。那么,近些年,福建佛教界開展了哪些相關的工作?
A:福建佛教界這幾年主要做的,有兩個方面。因為佛教徒有兩個使命,一是健康地傳承、弘揚佛教文化,二是服務國家大局和社會需要。福建佛教一直試圖努力服務國家的中心大局、大政方針。實際上,前幾年已經開始做這一塊了。
Q:比如,舉辦佛教論壇?
A:是的。這幾年,福建佛教界舉辦了不少有關海上絲綢之路的研討會。比如,2016年,我們舉辦了“21世紀海絲佛教·福建論壇”。這個論壇規模比較大,當時請了20多個國家的法師,貴賓近千人,信徒幾千人。
一方面是辦論壇,另一方面是歷史資料的整理。我們福建省開元佛教文化研究所正在系統地整理福建歷代50位高僧評傳,為每位高僧出一本傳記,這是長期的工作。
Q:目前出版了多少本?
A:每本大概20萬字,現在已經出版了十幾本。福建的高僧,實際上也是海上絲路的高僧。為什么呢?在歷史上,福建有很多高僧都是到東亞、東南亞等地區弘法的。
現在,我們福建也有不少出家人到海外弘法,這無形中把福建的佛教帶出去了。
此外,我們也在做一些嘗試性的工作,想讓福建的佛教在外落地生根。比如,福州開元寺嘗試在泰國設立大乘佛教研究中心,在美國設立美國漢傳佛教國際文教中心。
中泰共建大乘佛教研究中心曼谷掛牌揭幕(圖片來源:福州開元寺)
Q:與不同的國家或地區開展佛教交流,各有哪些側重點?
A:樸老總結過中國佛教的三大特點:農禪并重、學術研究、對外交往。在對外交流中,我們也是盡可能發揮優勢。我們提出“南北傳佛教交融,東西方文明對話”。
我們和南亞地區的佛教交往,側重教育和學術交往。我們在泰國辦了好幾次學術研討會,側重南北朝佛教交流。我們在美國也辦了好幾次學術研討會,側重禪宗和佛教的社會服務。
- 03 -
講好中國佛教故事的前提
Q:在對外交流中,如何講好中國佛教故事?有哪些前提或基礎?
A:前面提過,樸老曾把中國佛教的優勢歸結為三點。實際上,我們今天要講好中國佛教故事,還是要靠這三個方面。因為這三個方面是我們佛教中國化的重要體現。
Q:在對外交流中,農禪并重起到怎樣的作用?
A:農指的是社會服務,不只是農業。近些年,廣州大佛寺致力于佛教與醫藥,這就是社會服務。
禪指的是修行,不單單指禪宗。雖然禪看起來是佛教界本身的事,但你也要把它做好。有一段時期,社會對我們觀感不好,就是因為禪沒做好。這一塊做好了,對社會講好了故事,對我們教內也講好了故事。
Q:有人可能會說,禪宗不是不立文字嗎?為什么佛教這么注重學術研究?
A:歷來,高僧大德學術涵養都很高。除了自己會修證,還得學術涵養很高,這樣才能度化別人、攝受信眾。我們佛教講解行并重、知行合一、學修并重。
如果沒有學術涵養,解就沒了,知也沒了,學也沒了。慈悲和智慧是佛教的兩個翅膀。那你可能有慈悲,卻沒有智慧。
所以,學術研究也是我們重要的一環。如果學術研究這一塊的故事能講好,那么出家人整體綜合素質會得到提高。
學術研究做好了,你跟海外佛教的對話也有話語權,和國內、國外其他宗教的對話也會有話語權。這是中國佛教走出去的基礎。沒有學術研究這一塊,肯定行之不遠。(文/妙澄 圖/新華網 福州開元寺 妙月 視頻/鄧彬)
丨本期嘉賓
本性法師
現任中國佛教協會海外交流委員會副主任、福建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福建佛學院院長、福州開元寺方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