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观看高清视频,给我播放片在线,免费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乱系列全文阅读全文目录

?

對話錄NO.32|耀智法師:為什么佛法能給我們直面死亡的勇氣?

來源:大菩文化發布時間:2021-01-04


廣州大佛寺自2003年開始關注生命教育,2016年起舉辦癌癥患者康復營,在大眾的生死教育上頗有建樹。首屆嶺南佛教文化節結束后,大佛寺方丈耀智法師針對生死觀、生死教育、癌癥患者康復營等問題接受了大菩文化記者的獨家專訪。在他看來,參透生死的關鍵在于轉念,“如能轉念,即見如來。”


- 01 - 康復營的起源:無事不登三寶殿


現代心理學中將人瀕臨死亡時的心理狀態分為:否認、憤怒、掙扎、沮喪、接受五個狀態。從抱怨命運不公到過度治療再到求神拜佛,很多人囿于死亡的“陷阱”并沒有真正地認識到生命的本質。


Q:耀智法師您好,您是因為什么事情決定做癌癥患者康復營的?


A:很多社會大眾對佛教不太了解,所以當他遇到疾病、死亡或者其他難以解決的問題時,還是會想找到寺院里為他消災免難,這就是我們說的“無事不登三寶殿”。


在這些人當中,我們發現了很多因為疾病、癌癥而盲目拜佛的人,這是在我們舉辦癌癥康復營之前。然后呢,我們也跟他們面對面地溝通,給他開示,希望他能夠積極治療,同時要認識到生命的本質是無常的、變幻的、老朽的。這樣的案例在我們創辦癌癥康復營之前就遇到很多,于是我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


到了2015年,一個特殊的因緣,在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醫院,我們與一個專門研究營養學的華人教授結緣,當時也是談起了現在各種慢性疾病的高發,在我們相談之下大家都認為可以合作,來為慢性疾病,尤其癌癥患者,可以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Q:創辦癌癥患者康復營之前經歷了哪些前期準備?


A:當時呢,就規劃了三個方面,從康復來講是三個方面。


第一就是心靈治療,心靈治療啊,一定要有宗教的參與才有說服力,才比較圓滿,所以他(華人教授)選擇跟我們合作;


第二是運動治療,運動治療在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多運動的法門,像太極拳、八段錦,還有少林寺的行意禪、禪武醫,都有利于疾病的康復。而且運動治療在西方醫學界啊,已經成了一個專科,在我們東方,文化更加豐富了;


第三呢,就是營養干預,營養干預呢,那就要醫學界的專家,來承擔這樣一個營養膳食的調配,那位哈佛大學的華人教授,是從事這方面的。


所以我們當時是從人的康復來確定這三個核心理念,但是人生老病死這是一個常態的過程,而且人即便死亡了,也不是生命的結束,所以還是從佛教的理念,我加上一個終極的關懷,那就是四個核心理念


Q:怎么理解終極關懷呢?


A:因此在我們癌癥康復營這一塊,死亡也是我們培訓的一部分。一開始面對癌癥患者,我們也不敢說這個話,怕嚇到他,后來通過實踐,發現他們其實自己很愿意去探討生命的教育。


那這樣我們就好辦了,我們就可以把這個生死學說好、說透,讓他真正地去明白生命的真相在哪里,所以癌癥康復營我們基于這四個方面。


Q:大佛寺為什么會選擇跟哈佛合作呢?


A:首先來講,確實是因為這個社會,流行各種疾病的高發率比較大,使我們發這樣的悲心做這樣的事;再一個也是遇到這樣的因緣來共同合作。


因為僅僅是宗教方面,那只能是心靈方面,心靈方面當然很重要,但是對于社會大眾來講,就缺乏說服力,所以我們就確定了三大原則


科學指導,就是科學與佛學的聯動,我們不是要搞成一個宗教活動,宗教活動每個寺廟都可以做。


綜合干預,綜合干預就是剛才我講的四大核心理念,除了這四大核心理念還要細化各種生活,比如說音樂治療、慈悲治療、茶道治療等等,都是有利于癌癥患者的康復的。


第三個原則就是公益慈善,因為我們做這個事情,也考慮很多,不要讓人家誤解我們“誒?你做這個事情是不是有什么商業化的目的啊?”那就很冤了。


- 02 - 康復營的初衷:不為自己 端為眾生


不為自己求安樂,但愿眾生得離苦。大佛寺舉辦癌癥患者康復營的路并不平坦,但是耀智法師以“不為自己,端為眾生”的悲心,發宏愿為癌癥及各種慢性病患者搭建康復平臺。


Q:我們第一期康復營是什么時候舉辦的呢?


A:我們是2016年,我們這棟弘法大樓落成之后。因為大佛寺歷史很大,佛大廟大,規模范圍很大,在北伐戰爭時期就被變賣了,遺留下來的是一個孤立的大雄寶殿。于是我們發心在大佛寺能夠做一個弘法的中心,中心不要誤解,不要覺得大佛寺是中心,別人就不是中心。


所以說我們要做一件事情,佛菩薩能做得到,靠什么?靠愿力。我們要跟佛菩薩學習,那就要發愿,發愿那就是說“不為自己,端為大眾”,為眾生,那么弘法利生就是為眾生。


所以我們就發愿把大佛寺恢復起來,針對當前社會的需要弘法利生。那癌癥患者是不是需要我們的幫助,除了癌癥患者還有各種其他的疾病,那我們盡我們的努力,能做得到的我就做,所以呢就在2016年,我們這棟弘法大樓,我們稱為普覺樓,落成的時候,我們第一個就是辦這個事情。


Q:到目前為止,我們總共舉辦了多少期康復營?


A:總共到現在是辦了十二期。我們本來計劃每年四期的,每個季度一次,但是每次辦下來確實要花的人力比較多,那就要人發心來做,所以覺得還是不要太頻繁。如果沒有這種自在的心,就會煩惱了,你自己煩惱怎么去利益眾生?還是要大家歡喜才有意義,后來呢,我們就一年三次。


那本來,今年是可以辦三次的,但是出現了不可抗力,而且癌癥患者也是易感人群,所以我們就暫停了,包括生命教育論壇也暫緩了。


這一次有一個特殊的因緣,嶺南佛教文化節去年策劃,今年從小規模來舉辦,那我們借這個文化節的因緣,才舉辦了全天的“疾病與醫療”的這樣一個對話,這也是對過去我們所做的一個延續。


Q:那我們這個癌癥康復營的有收效嗎?


A:我們總結三個方面的成就,第一個成就是問卷回訪。比如說:你參加這個康復營之前是什么心態?有沒有恐懼心?參加之后,你的恐懼心有沒有減少了?然后你有沒有按照兩個禮拜的培訓的內容、理念,每天去運用,按照科學的膳食,有沒有去做?通過問卷回訪,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果。


第二個是通過采訪,讓他們來談(感受);第三是科學的方法,我們不是跟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醫院的華人教授合作嘛,我們辦這個班首先先抽血、驗大小便、看他的指標,然后結營的時候再來一次,前后的對比。那么這個檢測是第三方做的,金域檢測中心他給我們發心、免費做,那這個是一個科學的、實驗的一個條件嘛,通過這個前后的對比,我們發現讓患者的各項指標降下來,是有效果的。


Q:這種效果顯著嗎?


A:當然這個效果,靠這半個月的時間是可以發生變化,但是要發長遠心啊、要延續啊,要天天這樣去做,就有可能會有一個奇跡的出現


- 03 - 面對死亡的勇氣:如能轉念 即見如來


“人固有一死”,但每個人面對死亡的態度有很強的差異性,有人慷慨赴死,有人含笑九泉,也有人畏懼死亡。盲目地燒香拜佛并不能讓死亡遲到,但是安住當下、靜慮其心卻能讓自己活得更輕松,死得更從容。


Q:在兩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佛教的生死觀是否有與中國傳統文化相應的部分?


A:我們的傳統有儒家文化的傳統、有道家文化的傳統、有佛教文化的傳統。那佛教文化的傳統,跟我們儒家的傳統即有相應之處,也有很大的區別。


我們中國傳統說要五福臨門吶,五福就是富貴、長壽、康寧、好德、善終


那富貴,誰都想富貴,可是富貴不了啊,很多人還不是很富裕,現在國家的精準扶貧,讓所有人脫貧,脫貧了也不是個個都富裕;那有富裕的,還要有長壽,要有這個福報去享受,你長壽了你心靈還得安寧,不要有煩惱,心里沒有煩惱就建立在利他事業,就好德嘛,你什么事情都為社會著想,為眾生著想,那你有這個心態,那就好嘛,然后最后來講才能夠善終。在這方面呢,跟佛教是相應的。


Q:兩者之間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A:最大區別,從儒家思想來說,大家容易誤解至圣先師孔夫子所講的“未知生焉知死”。所以生死是要參透的,所謂的參透就是要到禪定的狀態當中“心靜若水,寂靜不動”,這樣降服一切煩惱,斷除一切煩惱,才能夠轉念,轉念了才能見如來,“如能轉念,即見如來”。


如來就是自身圓滿了,如來就是佛眼了,佛眼來看我們生命的輪轉跟我們看生命的輪轉是不一樣的,所以說在佛初成道的時候,首先還是“觀眾生為何而有老死”,佛也是在東西南北門分別見到老、死、病然后才去修道了嘛。


修道以后才真正的參透生死“哦!原來生死是輪回的!”“過去生、現在生、未來生”,所以在佛教的生死來講還是在十方三世。


Q:十方三世怎么理解?


A:十方是十法界,我們是人法界,有一些法界我們看不到,看不到不等于不存在,那么怎么去看得到,就是要參透!


比如說物質現象、宇宙萬有是什么構成的,那么在其他宗教來講,他認為有一個超物神來創造的,那么科學家就會去否定這個事,說這個不科學,那不科學要有個說法,對不對?


科學家的說法是,物質現象是場,場是看不到的,當場匯集在一起的時候就會構成物質現象。


那佛家怎么講呢?佛家說物質現象是法相。法相是看得到的,法相是法性構成的,法性是看不到的。當然法性看不到不能等于他不存在,那怎么讓他看得到呢?


唯識宗里面講要“自證分、相分、見分”,法性看不到但是我們可以自證,自己可以修證,就是說像六祖大師講:“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但是我們的自性心迷失了,有煩惱不清凈,還是有局限的,但是如果從法性變為法相來講,我們是可以去選擇的,只是我們選擇的因緣不一樣。


這個自證分,我們可以修證,可以把我們的相分變成清凈的佛國世界,那靠什么去變?靠見分,靠精神的領域,也就是正念。正念才可以變,煩惱的念頭就不可以變。


所以為什么說孔子在探討生死的時候,沒有辦法知曉生死、通達生死。釋迦牟尼佛為什么能夠通達生死,他就是從見分里邊修禪定,斷了見思煩惱、無明煩惱,這樣才能洞察物質現象。


所以生死輪回在佛教,跟其他的宗教來講,最大的區別是在這里。


Q:對癌癥康復營的將來,您有什么打算嗎?


A:癌癥康復營雖然我們在做,但也不等于這個條件完全具足,周邊環境畢竟還是在都市,那其實我們以大佛寺為依托,在廣州一個生態比較好的環境里邊正在承建百花古寺。那么以后我們可以做大,可以在一個生態的公園里邊來舉辦這個活動,對患者受益會更大的。


當然,希望有其他道場能和我們一起探討,也希望更多的寺院能開展這方面的公益慈善,它既是一種文化的建設,也是社會事業的建設。


因為我們在培訓內容里邊既有生死學、又有禪學、又有健康飲食的知識、又有運動的知識,還有可以在日常生活當中可以去運用的,其實是非常好的。


耀智法師


耀智法師:現任廣東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廣州市佛教協會會長、廣州市大佛寺方丈。

編輯:王麗榮 責任編輯: 張妙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阳市| 安平县| 武强县| 大丰市| 抚宁县| 鄱阳县| 肇源县| 纳雍县| 文成县| 临猗县| 泽库县| 简阳市| 东宁县| 安远县| 龙川县| 华亭县| 彭泽县| 呼伦贝尔市| 城固县| 筠连县| 凌海市| 商南县| 比如县| 伊宁市| 临泽县| 涟源市| 星座| 凤翔县| 攀枝花市| 公安县| 阿克陶县| 淮阳县| 荥经县| 涞水县| 石门县| 福贡县| 龙胜| 平南县| 衡南县| 九台市| 托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