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菩文化對話錄欄目推出系列訪談
“疫情下的對話與思考”
本期我們采訪了河北保定文殊寺隆啟法師。作為佛教徒,面對疾病,面對疫情,我們既不能躲避現實,又不能過分的恐慌,疫情當前,此時正是修行時。
2020 年對于這一場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聽過這樣八個字“病毒、易染、肺炎、自危”,想來已是最能代表疫情勢頭最猛烈的階段了。社會上的恐慌、居民大眾的迷茫、如潮涌般的謠言危機……這一連串的不可靠,讓很多人把最初的目標亦或者是理想,慢慢的都改變成了“好好活著”,因為世事無常,明天和意外我們終究還是不知道哪一個先到。
?
世界文學大師雨果說“大自然既是善良的慈母,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每個人的存在都是不可以被孤立的,他依賴于他以及與自然的和諧關系。這次疫情,應該讓更多的人深刻地意識到,任何一個生命都是有價值的、都是值得被尊重的,我們彼此是不可分割的。同時,我們還應保護自然和其他生命之間的關系,避免因破壞自然而引起的各種事態。
?
雖然疫情防控形式出現了積極的變化,但仍然十分嚴峻,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我們必須反思“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問題,堅決反對過度的消費自然,應當樹立生態環保意識。
?
專注于當下,讓我們有了充分的時間與機會,對生命有了新的沉思。那一句:“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不正是人與人、人與自然、大地眾生與自然的平等嗎?
?
那么,如何去解決我們內心由于疫情帶來的恐慌呢?我想這才應該是我們在當下的生活中應該探討的。經常聽到這樣的問題:不知道疫情什么時間才能結束,感覺生活的沒勁。雖然,抗擊疫情是個長期的過程,但是可以根據我國悠久的歷史經驗可以確定的是,疫情總會有過去的一天,只有我們保持理性的頭腦和樂觀的心態,就沒有不可戰勝的疫情,就必然能夠“守得云開見月明”。
?
“一切觀待因緣而生者,亦必觀待因緣而滅。”如果我們過于不安與焦慮,勢必會影響我們冷靜的思考與判斷。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往往還會事與愿違。
?
或許我們的人生就是這樣,不斷的努力,不斷的精勤,不斷的攀登,才能戰勝自己。
?
只有當我們內心充滿了力量,才能面對這個世間上所有的差強人意。
?
只有當我們內心充滿了美好,才能看清這個世間里一切的不足。
?
只有當我們內心充滿了希望,才能掃去這個世間中的陰霾。放下這焦慮的心情,拿起一杯最為平淡又最不能缺少的白水,吹起微風,看云卷云舒,靜待勝利的到來!我們感恩我們生活在了偉大的祖國,感恩防疫一線的每一位逆行者,因有你,戰必勝!
?
被稱作“東土釋迦”的智者大師曾經總結了六種生病的原因: 第一是四大不順故病,第二是飲食不節故病,第三是坐禪不調故病,第四是鬼神得故病,第五是魔所為故病,第六是業起故病。這些種種的病苦,我們都知道都是因為自身的無明、顛倒、妄想、執著與貪嗔癡慢疑。
?
正如新冠肺炎疫情,我們都知道是由野味所致。這樣的起心動念,都只是為了滿足我們的欲望,正式因為這樣的愚癡才導致了這些的危機。所以,常修慈悲心,常養心苗性,樂觀的面對現實的挑戰,才能迎來勝利的曙光。
?
作為佛教徒,面對疾病,面對疫情,我們既不能躲避現實,又不能過分的恐慌。也正是這次疫情,才更加明白精進的修持是多么的重要,也明白歷來老和尚們所說的以苦為師,以病為友的意義。末尾道一句:此時正是修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