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大菩文化 制圖:薛富松)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在我國東北蓄意挑起沖突,并在短短幾年侵占東三省,這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開端,史稱“九·一八事變”。
1936年,民國中央訓練總監部,令各地僧侶,編入壯丁隊受軍訓。這一決定引發了當時不小的爭議,一方面作為中國人青壯年僧伽有義務應征救國;另一方面佛教五戒之首就是不殺生,要僧人上陣殺敵顯然違背教義。
1937年馮玉祥為雪竇寺方丈太虛大師題詞(圖源: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因此,太虛大師請求將僧尼改為救護隊訓練,以符合佛教宗旨。時任訓練總監部教育處長的杜如心在得知請求后,承諾“僧道受訓之后編組,不列入戰斗部隊。”
太虛大師昔日舊照(圖源:中第二歷史檔案館)
自此,各地成立了各種各樣的“僧侶救國隊”,如:“上海僧伽救護隊”、“重慶僧伽救護隊”、“湖南佛教戰地掩埋隊”、“鎮江佛學院僧眾宣傳隊”等,都以不同的實際行動參與到救國圖存的運動當中去。
近期上映的電影《八佰》講述了“八百壯士”在淞滬會戰中死守四行倉庫的英雄事跡,毛主席曾高度贊譽為八百壯士為“民族革命典型”。
淞滬會戰一觸即發,就在前線官兵英勇作戰的同時,上海佛教界弟子組成“僧侶救護隊”,在宏月法師帶領下,人人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決心,在侵略者的空襲、炮火、槍林彈雨中與死神和日寇競賽。淞滬會戰持續三個月的時間,“僧侶救護隊”以120人的力量,共在戰地救護受傷士兵及難民共8272人,被當時中外媒體稱為“戰神之敵”。而戰場上真實的情況并非這些數據能夠表明,據當時參加“僧侶救護隊”的法師回憶:
“在日軍的猛烈攻擊下,國軍節節敗退進入巷戰,敵人越來越接近了,大約三四架敵機在上空盤旋,不時投下炸彈,就在救護員的身旁爆炸。傷兵站里住滿了受傷的士兵,但負責管理傷兵的政府負責人早已溜之大吉,能走動的輕傷員也自己離開了。剩下的都是重傷的士兵,只見他們躺在床上,絕望地、眼睜睜地等待著死神的降臨或是敵人的侮辱。
?
當他們看到前來的僧侶救護隊的時候,不禁眼前一亮,生命的希望又一次被點燃,發出輕微無力的求救聲,救護員們二話沒說,馬上開始了'戰斗',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千多位中國士兵得到救護,免于落入敵軍和死神之手。”
上海僧侶救護隊開赴前線服務(圖源:青島新聞網)
“上海僧侶救護隊”副隊長宏明法師率領眾隊員,將受傷的士兵一個個送到“佛教醫院”,并擔任起醫療看護,又在敵人嚴密的封鎖下想方設法讓康復的士兵歸隊。
淞滬會戰最終以失敗告終,宏明法師便隨軍撤退到了漢口,本想在漢口繼續上報國恩的宏明法師遭人陷害鋃鐺入獄,被關押的三個月內宏明法師看透了國民政府的腐朽,原為國民革命軍某團團長的宏明法師自覺一腔熱血再次被辜負,心灰意冷下前往嵩山少林寺閉關面壁,不久即郁郁而終。雖然“上海僧侶救護隊”就此宣告解散,但一部分隊員奔赴西安參加了心道法師主持的“戰地流動服務隊”,總干事悲觀法師奔赴“陪都”重慶,在下榻獅子山寺期間與住持覺道和尚成立“陪都僧伽救護隊”。
重慶慈云寺“僧侶救護隊”集訓(圖源: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救護隊成立后立即展開訓練,并由當時“空襲救濟聯合辦事處”指定擔任長江兩岸一帶的救護工作。然而,當時“救護隊”實際上要有“辦事處”的命令才可以實施救護,而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如果救護不及時將會有更多士兵和難民喪生。
眼看著日寇一次又一次的轟炸江北地區,卻因為沒有命令而不能對自己的同胞施以援手,悲觀法師痛心疾首。1940年6月12日,在日軍再一次對江北地區狂轟濫炸的同時,悲觀法師不等空襲警報解除、也等不及“辦事處”的命令,親自率領救護隊渡江北去,他們根本無暇顧及在頭頂盤旋的敵機,一到江北就馬不停蹄地尋找傷員,對他們展開急救,并抬到臨時救護站。
這一天,他們親手救了123人,其中只有20人輕傷,其余人都是重傷員。然而,其余救護隊直到警報解除才姍姍到場。自此開始,悲觀法師率領救護隊在敵機轟炸下,冒死展開救護工作。當時的新民報刊登“僧侶英雄”四字贊揚,蔣介石頒發銀質獎章三十六枚,作為嘉獎。并特許“救護隊”往后的救護工作可自由開展、不限地區。
在民族危亡的歷史關頭,佛教界涌現出的一批一批英雄人物用實際行動證明,佛教以慈悲為懷并非避世,也并非只會誦經祈福。抗日戰爭時期,中華僧伽展現出了讓全世界敬佩的力量。
從太虛大師在《佛法與救國》演講中,以地藏菩薩大愿“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呼吁全國佛教弟子積極救世,到周恩來總理親手寫下“上馬殺賊 下馬學佛”,中華僧伽的愛國熱情被徹底激發出來。
周恩來總理曾為“南岳佛道救難協會”手書“上馬殺賊 下馬學佛”(圖源:抗日戰爭紀念網)
無數僧人、寺廟以勇猛心、智慧心幫助抗日軍民,更有很多未留下姓名的法師在這場艱苦卓絕的反侵略戰爭中為國捐軀:
1.鎮江焦山寺:掩護未來得及撤退的焦山炮臺官兵數十人,為他們提供僧袍、混住在寺院里半年多,才脫離險境;
2. 南京棲霞山寺:掩護官兵數以萬計,幫助官兵混在難民中,曾任“遠征軍”22師師長廖耀湘就是其中之一;
3. 當陽玉泉山:宜昌淪陷后,玉泉山所有僧侶主動送給養到當地游擊隊,打擊敵人。日寇發現后,派大批武力圍攻,將玉泉山老少僧侶三十七人捕捉,全部用機槍射死,并將廟宇焚燒;
4. 江西省一眾法師:在保衛武漢之時,因抱義憤,脫去袈裟,奔上火線,為抗戰將士服務;
5. 妙理法師:長沙會戰期間,參加地下工作,深入敵后刺探日軍情報,被日軍逮捕后,遭受了非人的待遇,自始至終未曾出賣同胞,最終慘遭日寇挖去雙眼,割開肚皮,折磨致死;
6. 杭州香國寺某法師:因長期向游擊隊提供情報,被日寇逮捕后,用警犬活活咬死;
7. 上海比丘尼眾:淞滬會戰期間,聯合為出征的士兵縫制衣服;
8. 范成和尚:上海淪陷后在西門市關帝廟施粥、施衣,一直堅持到抗日戰爭結束,救濟難民無數;
9. 廣東南華寺全體僧眾:每人絕食一日捐獻國家,直至抗日戰爭勝利,從未間斷。
僧人抗日自衛隊正在進行戰前動員(圖源:黃河新聞網五臺山頻道)
抗日戰爭期間,中華僧伽用實際行動一次又一次表現出佛教徒上報國恩的感恩精神和“我不入地獄 誰入地獄”的大無畏精神,抗戰期間佛教界的英雄事跡、英雄人物不勝枚舉,文中未提及的還有直接領導抗日游擊隊,最終為國捐軀的恒海和尚;有一次次幫助香港游擊隊躲過日寇追殺的寶蓮寺方丈筏可老和尚。
由此可見,在抗日戰爭期間,佛教弟子所展開的“護國衛教”運動,無論在精神上,還是實際效用上都極大的鼓舞了軍民的抗日熱情,佛教徒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救世的精神,可謂“救國不讓人”。(資料整理/ 王正強 圖/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青島新聞網 黃河新聞網五臺山頻道 抗日戰爭紀念網)
注1:悲觀法師,抗戰以前,他對國家命運非常悲觀,故以此自命。在經過八年抗戰,獲得最終勝利,光復中華民族之榮光之后,認為國家前途非常樂觀,又易名樂觀。
注2:文中所涉及人物職位,具體數據等信息在各歷史資料中表述不一,為方便行文,筆者只選取其中一種說法,還望補充詳實。
參考資料:
1.釋東初,中國佛教近代史[M],中國佛教文化館印行,1974-9.
2.學愚,佛教、暴力與民族主義: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佛教[M],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