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寺舊稱東岳廟古稱鎮海寺,位于如東縣雙甸鎮西南部,因有一個東陽廟村,因村內有東岳廟(諧音東陽廟)而得名。據《如皋縣志》記載是如東成陸地以來的第一座寺院。唐代之前,這里有一條橫江通海。先民為鎮海、祈求平安,在潮墩最高處建起了這座廟宇,取名為“鎮海寺”。歷史上東岳廟經過多年擴建,占地十余畝,清同治初,里人募資復修。光緒年間,廟宇西邊的部分生活用房改建為東陽小學。民國32年,學校用房全部拆除,僅保留一座東岳殿,在東岳大殿門前,長有一棵古銀杏樹,根部直徑約1.3米,高28米,據傳是一名叫方登的和尚所栽,距今有500多年歷史。古銀杏高大挺拔、枝葉茂盛、宛若華蓋,至今尚存。
雙甸鎮歷史以來宗教文化十分興盛。據清嘉慶版《如皋縣志》第三卷記載,雙甸歷代建造的寺廟較多。從唐貞觀十三年(639年)到清同治八年(1863年),先后在現行政區域內修建了鎮海寺(民間稱東岳廟)、關帝廟、斜關廟、進關廟、龍王廟、玉皇殿、觀音堂、三元宮等數十座廟宇。據民國版《如皋縣志》載:“鎮海寺在雙甸即東岳廟,唐代建,基址甚高。昔逢海潮驟至灶民爭赴以避害,其地可避潮,故易名鎮海寺。”康熙、乾隆年間,由繆彥禧及文淞修整,歷久傾頹。今政通人和、祈福如東、旭日東升、順民心所向,易名東陽寺。
在中興沙門住持心馳法師籌建寺院以來,各項基礎建設和配套功能設施已初步完成,寺院管理及弘法事業取得了明顯的進步。為了更好的展現東陽寺的歲月印跡,突出寺院今后獨特的佛教文化內涵,適應新時代佛教中國化的需求,以及進一步擴大東陽寺的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現決定面向海內外社會大眾,對東陽寺內各殿堂多處楹聯(對聯)進行作品征集。
此次征集,被選中的作品將被書刻于寺院各處的門堂牌匾上,名載千史。因緣殊勝、機緣難得!望有緣之才友踴躍投稿。
征稿要求
1、飽含佛法底蘊,有警醒世人之妙用,具有一定的禪意;
2、格調高雅,平仄合律,對仗工整,便于書法發揮;
3、能準確反映東陽寺各建筑的文化特點;
4、可融入江海文化特色;
5、所投作品須原創;
6、共計征集楹聯50對。
投稿方式
(兩種方式任選其一)
1、通過郵箱聯系:834788134@qq.com
2、通過添加微信聯系:834788134
請務必注明作者真實姓名、手機號發送至該郵箱中。
投稿時間
即日起,截止到2025年4月30日有效。(文圖/東初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