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 釋本性在兩會上發表提案
關于開展“一團體一辦公大樓、一院校一優勢學科、一寺庵一特色歷史館”建設,打造佛教中國化的新時代堡壘的提案
(提案人:全國政協委員 釋本性)
2021年12月,全國宗教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強調: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提高宗教界自我管理水平。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要支持引導宗教界加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全面從嚴治教。
我認為,佛教中國化,首先是政治上、思想上、理論上、組織上、制度上、文化上、人才上的系統中國化。為將系統推進佛教中國化、全面從嚴治教落實到實處,走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道路,發揚佛教的人本、人文、理性之精神,推動新時代佛教的時代轉型,建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引導支持我國佛教界開展標準化的“三個一建設”,即:一團體一辦公大樓建設、一院校一優勢學科建設、一寺庵一特色歷史館建設。以此為抓手,深入推進佛教的三大主要架構,即團體、院校、寺庵的自身建設。讓團體成為佛教中國化的引擎;讓院校成為佛教中國化的基地;讓寺庵成為佛教中國化的堡壘;讓“三個一”建設,成為系統推進佛教中國化實踐的標桿。
一、一團體一辦公大樓,指一個佛教協會要有一幢辦公大樓或一座直屬直管的寺院。
省級、市級、縣(區)級的佛教協會,現階段,許多尚處于無自身辦公大樓,而是,或借用,或租用,或有關方面提供。由于各種原因,條件有限,功能不齊,缺少硬件設施,加上各級佛教協會資金來源渠道有限,客觀地影響了各級佛教協會職能的充分有效發揮,弱化了佛教界這一愛國宗教團體的橋梁與紐帶作用。
為解決這一問題,建議:黨和政府支持引導“一團體一辦公大樓”建設。措施為:
1、通過黨政協調,每個協會,能夠擁有一個直屬直管的開放登記的佛教活動場所,該場所的人事、財政由該協會負責支配,該場所的資金收入,作為協會后勤與開展活動等的開支。
2、或通過黨政支持,協會的教內外同仁進行協商,籌資興建一辦公大樓,大樓作為協會的資產,供協會支配使用。
一旦各級佛教協會,有了直屬直管的寺院,或有了辦公大樓,或既有直屬直管寺院,又有辦公大樓,那么,發揮佛教協會作用就有了更良好的基礎。佛教團體也因此成為了推進佛教中國化、愛國主義教育的有力引擎。
二、一院校一優勢學科,指一所佛教院校起碼要有一個突出的優勢學科。
建設人才強國,也離不開宗教界人才的培養。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國內佛教院校同質化較為嚴重,學科建設較為薄弱。為了給佛教中國化、全面從嚴治教、愛國愛教、對外交流等提供思想、理論與文化、人才支撐,建議宗教院校要特別加強學科建設,尤其是不同院校要有自己突出的優勢學科,起碼要有一門,以使國內佛教院校能夠發揮優勢,可以在優勢學科或謂特色學科建設上百花齊放。這些優勢學科可以如:佛教中國化、兩岸佛教、中國與南洋佛教交流史、戒律學、禪學、唯識學、華嚴學、天臺學、漢傳佛教史、南北傳佛教交流史、絲路佛教、佛教社會學、佛教心理學等。一個有突出優勢學科的院校,將會是推進佛教中國化、愛國主義教育的堅實基地。
三、一寺庵一特色歷史館,指一座寺院要有一個特色寺史館。
諸多佛教寺院歷史久遠、底蘊深厚,在地方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留下了大量的歷史文化文物遺產。
在這些遺留的文化文物遺產中,不乏佛教中國化、愛國愛教、從嚴治教、為善最樂、對外友好等的中國文化故事。今天,中國佛教界正在深化“五個認同”、推進“四進”等。為此,建議較大規模的寺院、較有條件的寺院,應在黨政的指導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建設特色寺史館,挖掘融匯進“五個認同”、愛國愛教、佛教中國化、從嚴治教、慈悲濟世、睦鄰友好、交流互鑒等內容,該寺院將因此成為推進佛教中國化、愛國主義教育的堡壘。同時,也是當地人文、旅游的資源。這也是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宗教的應有之義。
總之,“一團體一辦公大樓”“一院校一優勢學科”“一寺庵一特色歷史館”,這“三個一”的標準化建設、推廣,將大力促進各級佛教團體、各級佛教院校、各地佛教寺庵的自身建設,這包括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理論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人才建設、文化建設,以及愛國主義教育、人本教育、人文教育等。這“三個一”的建設,將極大推動新時代佛教從團體到院校到寺庵的新時代轉型,進一步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釋本性:福建佛學院院長、莆田廣化寺方丈、福州開元寺方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