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观看高清视频,给我播放片在线,免费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乱系列全文阅读全文目录

?

共繪中華民族同心圓——大理崇圣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與啟示

來源:大理崇圣寺發布時間:2025-03-05

原標題:發揮佛教界積極作用 共繪中華民族同心圓 ——大理崇圣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與啟示

黨的十八大以來,大理州各族干部群眾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等重大工作統籌推進,建設“環洱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圈”,成功打造具有全國引領性、大理辨識度的“蒼洱處處石榴紅”民族工作品牌。

 

大理崇圣寺作為“環洱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圈”重點示范點位,緊扣“蒼洱處處石榴紅”民族工作品牌,在方丈崇化法師的帶領下,扎實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充分引導宗教界人士和各族信教群眾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文化觀,進一步增進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譜寫了一曲曲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和諧樂章。 
 

政治引領:以“中國化”凝聚共識,夯實團結根基

 

大理崇圣寺在始終將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作為核心使命,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通過“四個結合”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工作。

 

崇化大和尚赴京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jpg

崇化法師赴京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

 

一是法治建設與信仰引導結合。崇圣寺積極建立常態化法治教育機制,組織開展“憲法和法律法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文化、民族團結進步、國旗國歌”進寺院活動(“五進”),通過宣傳欄、微信平臺等載體普及法治觀念。同時,以“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關鍵時起作用”為標準培養教職人員隊伍,形成全國政協委員崇化法師、大理州政協委員王鵬程、大理市政協委員崇利法師等參政議政骨干,提交了《關于充分發揮宗教在服務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積極作用倡議的提案》《關于充分利用云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佛教宗派多樣性的特點服務于“一帶一路”倡議,特別是南亞、東南亞經濟走廊建設的提案》等促進民族團結的提案十余項,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的肯定。

 

在講經說法中宣傳洱海保護.jpg

在講經說法中宣傳洱海保護

 

二是文化浸潤與教義闡釋結合。崇圣寺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講經活動,對佛教教義進行符合時代精神的闡釋。例如,在講經中融入“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理念,倡導信眾“愛國愛教、遵紀守法”,抵制極端思想。寺院還利用宣傳欄、宣傳資料、微信等多種形式宣傳學習憲法和法律法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內容,在《人民政協報》《法音》《云南宗教研究》及佛教主流媒體發表宣傳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文章30余篇,“云上佛都”微信公眾號、“大理崇圣寺佛都網”等發布文章200余篇;印制發放民族團結進步宣傳資料超20萬份,充分發揮了宗教活動場所的宣傳陣地作用。

 

熱情迎接全國各級黨委政府職能部門、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前來考察交流.jpg

熱情迎接全國各級黨委政府職能部門、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前來考察交流

 

三是講解服務與中心工作結合。崇圣寺作為禮佛圣地,同時也是國家5A級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省、州、市“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云南省“宗教界愛國主義教育示范點”等,寺院每年專項接待各級黨委政府、教內教外、院校團體等檢查、考察、交流100余起,接待游客信眾120萬余人次。寺院講解員在講解服務中認真講好“中國故事”“云南故事”“大理故事”。大理崇圣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講解員也被大理州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評為大理州首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優秀講解員”。

 

人與自然 和諧共生.jpg

人與自然 和諧共生

 

四是生態保護與信仰實踐結合。崇圣寺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的囑托,2017年,寺院發起“弘法保護洱海”活動,向信眾宣講生態保護政策,發放宣傳資料5000余份,推動禁磷、禁塑、科學放生等實踐。寺院還參與蒼山植被保護,近年寺院內頻現小熊貓、豪豬等野生動物,成為生態向好的生動注腳。

 

以文化紐帶彰顯“多元一體”基因.jpg

以文化紐帶彰顯“多元一體”基因

 

歷史溯源:以文化紐帶彰顯“多元一體”基因

 

大理是著名的文獻名邦,古有“妙香佛國”的美譽,亦被譽為“亞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蒼山與洱水,佛教之齊魯”,大理傳統文化中佛教文化的沁潤,為這片土地增添了文化厚度。明代章日慎有詩《葉榆雜興》:“蘭若三千界,榆城十萬家。天清載酒去,日暮倚欄斜。砌有長春草,窗開四季花。收將畫圖里,歸向野人夸。”此詩吟誦的便是大理佛教之盛,人煙之密,生態之美。千百年來,大理各民族在長期的交流融合中親仁善鄰、兼收并蓄、海納百川,一直與蒼山洱海共存共榮,共同創造了包容和諧的燦爛文化,崇圣寺作為這段歷史的見證者,蘊藏著豐富的民族團結史實。崇圣寺深挖1300年歷史中的民族團結基因,積極構建“建筑-藝術-民俗”三位一體的敘事體系。

 

崇化大和尚與白族信眾親切交流.jpg

崇化法師與白族信眾親切交流

 

建筑見證交融:主塔千尋塔由唐代中原工匠協助建造,形制與西安小雁塔高度相似;宋代南北小塔融合漢地密檐塔與白族建筑技藝,成為多民族協作的實物見證。

 

藝術映射認同:宋代《大理國描工張勝溫畫梵像》中的“十六國王眾圖”木雕,生動展現南亞東南亞16國首領朝拜場景。2018年瀾湄外長會議期間,多國外長通過服飾辨認出本國文化元素,印證了歷史上跨區域文明互鑒。

 

民俗催生共融:唐代崇圣寺講經活動衍生的“三月街”集市,歷經千年發展為涵蓋商貿、賽馬、歌舞的綜合性民族節日,每年吸引百萬各族群眾參與,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跨民族文化經濟交流平臺。
 

國際輻射:以崇圣論壇搭建命運共同體橋梁

 

大理與東南亞南亞各國山水相連、法脈相通,佛教文化同根同源,具有先天親密的法緣關系。崇圣寺創新“宗教外交”模式,服務國家戰略。

 

2007年至2017年間,在省、州、市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大理崇圣寺成功舉辦了七屆崇圣論壇,取得了輝煌的成果,贏得了學術界、宗教界和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和一致贊譽,論壇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已輻射至東南亞南亞友好國家。崇圣論壇一年一個臺階,民間外交卓有成效,吸引到越來越多的高僧大德、知名學者、宗教官員匯聚大理,共襄盛會,共同探討佛教在現代社會進程中的傳承與發展。

 

2007年4月,以“和諧·共榮·進步”為主題的首屆論壇在大理崇圣寺成功舉行,從此開啟了舉辦崇圣論壇的里程。

 

2013年,國家出臺了“一帶一路建設”的偉大構想后,大理崇圣寺積極響應,在第三屆崇圣論壇上第一次邀請了國外代表——斯里蘭卡萬薩尊者,由此開啟了鍛造中國與東南亞南亞佛教命運共同體黃金紐帶的新思路。 

 

2014年舉辦的第四屆崇圣論壇以“佛教與亞洲人民的共同命運”為主題。邀請到泰國、印度、尼泊爾、柬埔寨、斯里蘭卡等十余個國家和地區的政要、僧王、長老、高僧參會。閉幕時,發表了《2014崇圣(國際)論壇宣言》,強調“法乳同源、和合共生。國與國之間、佛教內部之間、佛教和其他宗教之間,應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交流,打造東南亞、南亞佛教黃金紐帶,共同攜手推動人類文明進步。”

 

崇圣論壇——十載耕耘,七度芳華.jpg

崇圣論壇——十載耕耘,七度芳華

 

2015年舉辦的第五屆崇圣論壇以“時代特色人間佛教在亞洲的演進歷程和現實意義”為主題,18個國家和地區的多位僧王、佛教領袖和專家學者對東南亞南亞佛教命運共同體如何推進、如何發揮作用提出了構想和建議。大會通過了《東南亞南亞佛教命運共同體締結動議書》,倡議成立“東南亞南亞佛教文化交流中心”,締結“東南亞南亞佛教命運共同體”,鑄造東南亞南亞以佛教為載體的和平發展、友好交流的黃金紐帶。

 

2016年舉辦的第六屆崇圣論壇以“探討時代特色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為主題,時任國家宗教局王作安局長親蒞出席。論壇第一次邀請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老撾、泰國、緬甸、柬埔寨、越南等5個國家的宗教官員參加,并達成了長期合作的意向,體現了民間外交在促進各國間的理解與合作方面可發揮的積極作用。

 

瀾湄流域六國佛教交流合作會議.jpg

瀾湄流域六國佛教交流合作會議

 

2017年,第七屆崇圣論壇,邀請了27個友好國家和地區的高僧大德、駐華使節、宗教官員、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共襄盛會。該屆論壇首次舉辦了瀾湄流域六國佛教交流合作會議,崇化法師提議:建立瀾湄流域六國佛教黃金紐帶合作機制,六個國家佛教界共同作為聯合發起人,按照一定機制設置輪值主席,讓各國都有平等參與機會,為維護地區和平、增強人民福祉、促進佛教事業發展同愿同行,共同努力。各方達成共識,紛紛表示愿意在中國佛教界的主導下,共同發起瀾湄流域佛教論壇,建立瀾湄六國佛教交流合作黃金紐帶機制。此次合作會議為2017年12月15日在大理舉行的瀾湄六國外長會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崇化大和尚在孟加拉國法王及宗教官員的陪同下考察阿底峽大師出生地.jpg

崇化法師在孟加拉國法王及宗教官員的陪同下考察阿底峽大師出生地

 

同時,在我國全方位“走出去”和國家利益全球化的背景下,為實現宗教與國家總體外交的良性互動,大理崇圣寺積極“走出去”,充分發揮佛教在民間外交中的作用。

 

第12屆中國—南亞國際文化論壇外方代表團到大理崇圣寺參觀訪問.jpg

第12屆中國—南亞國際文化論壇外方代表團到大理崇圣寺參觀訪問

 

2023年8月19日上午,時任斯里蘭卡總理古納瓦德納參訪大理崇圣寺。.jpg

2023年8月19日上午,時任斯里蘭卡總理古納瓦德納參訪大理崇圣寺。

 

2007年至今,崇化法師率崇圣寺佛教代表團應邀出訪日本、泰國、新加坡、孟加拉、柬埔寨、老撾、緬甸、印度、斯里蘭卡、尼泊爾、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家考察交流。崇化法師還多次發表演講和進行講經交流。出訪中,代表團積極宣傳中國的宗教信仰政策,介紹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國際佛教界取得了良好的聲望和一致肯定。2015年,孟加拉佛教復興會授予崇化法師“2015阿底峽大師世界和平金獎”;2019年,緬甸聯邦共和國授予崇化法師“大正法光明幢宗教勛章”。崇圣寺也多次接待外國佛教考察團,通過交流互訪加深了各國間的睦鄰友好關系,宣傳了中國的宗教信仰政策,介紹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展示了我國民族團結進步、宗教穩定和諧的良好局面。

 

2017年8月大理佛教代表團赴斯里蘭卡進行友好訪問.jpg

2017年8月大理佛教代表團赴斯里蘭卡進行友好訪問

 

2019年,緬甸聯邦共和國授予崇化大和尚宗教勛章.jpg

2019年,緬甸聯邦共和國授予崇化法師宗教勛章

 

崇化大和尚參加2023瀾湄流域佛教交流會并作交流發言.jpg

崇化法師參加2023瀾湄流域佛教交流會并作交流發言

 

守望相助:以公益慈善書寫“石榴籽”篇章

 

崇圣寺將宗教資源轉化為鄉村振興動能,形成“慈善-文旅-共建”三維助力模式。

 

大理崇圣寺積極投身社會公益慈善事業.jpg

大理崇圣寺積極投身社會公益慈善事業

 

長期以來,崇圣寺積極響應國家扶貧攻堅政策,積極開展社會公益慈善活動,從2006年至今,連續19年舉行敬老慈善捐贈活動,累計為周邊村鎮老年人捐贈資金近100萬元;連續19年開展捐資助學活動,累計捐資150余萬元。此外,還積極投身抗震救災、扶貧濟困等方面工作。大理鳳儀鎮農村發生旱情,崇圣寺捐資幫助興修水利工程,解決了當地人畜飲水的難題;大理祥云板橋鄉某建檔立卡戶生活困難,崇化法師在當地扶貧干部的陪同下看望老人,并資助老人開展養殖事業,實現脫貧;云南魯甸發生地震,崇化大法師親赴災區,為災區捐款捐物;崇化法師還引進“香港光明計劃”,免費為云南邊遠山區農民做摘出白內障手術,使8000余名患者恢復了視力。截至2024年底,崇圣寺慈善公益事業累計捐款約500萬元。

 

崇化大和尚走訪幫扶建檔立卡戶.jpg

崇化法師走訪幫扶建檔立卡戶

 

助力鄉村振興   夯實文旅融合——大理崇圣寺舉辦九九敬老節暨和諧寺院建設活動.jpg

助力鄉村振興 夯實文旅融合——大理崇圣寺舉辦九九敬老節暨和諧寺院建設活動

 

依托國家5A級景區優勢,崇圣寺積極探索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積極開展“夯實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活動,帶動周邊民宿、餐飲、農副產品行業發展,為周邊村民提供二次創業的機會,有效拉動鄉村經濟增收。

 

大理崇圣寺舉辦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暨和諧寺院建設活動.jpg

大理崇圣寺舉辦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暨和諧寺院建設活動

 

崇圣寺還與三文筆村委會簽訂了“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暨和諧寺院共建共創合作框架協議”,本著互幫互助的宗旨,就愛國主義教育、脫貧攻堅、慈善敬老、環境保護、治安消防、防洪抗旱等方面簽署了共建共創協議。崇圣寺心系社會,周邊村民及社會各界也積極護持寺院,與寺院一道,共同開展常態化疫情防控、安全保衛、護林防火、防洪抗旱、凈化旅游環境、保障區域交通等工作。每年旱季,村民節約用水,在保障生活用水的前提下,優先把水源讓給崇圣寺,確保崇圣寺生產生活用水。崇圣寺和周邊村民聯防聯動,共同進行區域安全保衛和森林消防工作。特別是在黨委政府的幫助下與村鎮一道對梅溪河道進行專項整治管護,消除安全隱患,在民族團結工作中取得了實效。

 

結語:蒼洱同心向未來

 

大理崇圣寺通過“四維融合”——政治引領鑄魂、歷史敘事凝心、國際交流擴圈、公益慈善固本,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關鍵節點,也為宗教活動場所積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三重啟示,即:文化認同是根基,需深挖宗教文化中的中華文明共性基因; 雙向賦能是關鍵,推動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在法治、生態、公益等領域深度融合;國際視野是突破,以宗教交流服務“一帶一路”人文互通。

 

未來,大理崇圣寺將持續探索宗教中國化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創新路徑,讓千年佛都成為新時代“中華民族一家親”的鮮活樣板。(文/ 王鵬程 鮑思娟 李秀成 圖/大理崇圣寺)

編輯:妙仝 責任編輯:張妙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思茅市| 佛冈县| 宁化县| 孝义市| 济南市| 隆安县| 湛江市| 铁岭县| 盱眙县| 阿勒泰市| 洱源县| 深水埗区| 兴业县| 苏尼特左旗| 福泉市| 玛沁县| 黄大仙区| 华坪县| 曲靖市| 隆昌县| 兴山县| 关岭| 太原市| 芮城县| 布尔津县| 藁城市| 沙湾县| 周口市| 西城区| 珠海市| 西贡区| 东丰县| 新营市| 塘沽区| 靖宇县| 中超| 闻喜县| 高尔夫| 得荣县| 岳西县| 卢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