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制作 大菩文化
2025年2月16日至17日,“綠美寺院 生態禪行——生態園林與正念禪修交流會”于廣州增城百花古寺·蓮花書院圓滿舉行。
本次交流會屬于“首屆嶺南佛教文化藝術交流會暨第三屆海上絲綢之路佛教文化交流系列活動”之一,由廣州市佛教協會主辦,廣州大佛寺、廣州百花古寺、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承辦,嶺南佛教研究院協辦。
在廣州寺院生態環境建設中,禪宗實踐通過園景融禪,充分展現了嶺南園林的獨特風格與生態智慧。正念入境的實踐則強調了在日常生活中消除內外相待、主客對立,追求內外共生的生活禪,構建出一個生態友好的宗教文化空間。
此次“生態園林與正念禪修交流會”以“綠美寺院·生態禪行”為主題,旨在深入探討禪的智慧與現代生態文明相結合的途徑與方法,通過正念禪行的實踐,探索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之道。
01 開幕式
開幕式現場
開幕式現場
16日下午,本次交流會開幕式于百花古寺蓮花書院(西別院)中正式舉行。廣州市佛教協會會長、?佛寺方丈、百花古寺住持耀智法師致開幕辭。
耀智法師致開幕辭
耀智法師代表廣州市佛教協會及百花古寺對與會嘉賓的到來表示歡迎和感謝。致辭中他提到佛教與自然生態的深厚淵源,尤其是禪宗思想在中國文化、藝術和生態觀念中的重要影響。通過回顧禪宗的歷史與發展,他指出禪宗倡導的“正念入境,園景融禪,消除相待,內外共生”理念,不僅豐富了中國傳統藝術,更孕育了獨特的生態哲學。
近年來廣州市佛教協會積極響應廣州市委、市政府及民宗局關于推進“綠美廣州”生態建設的要求,推動“一寺一品牌”“一寺一景觀”的建設戰略。加強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古樹名木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打造匯集綠意、禪意的佛教寺院,促進文化與生態的和諧共進。廣州百花古寺的設計結合了嶺南園林的風格和生態智慧,倡導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運用嶺南本草植物和傳統營造技藝,打造了生態友好型的宗教文化空間,展現“禪”所倡導的 “內外共生、清凈安住” 的理念。
耀智法師呼吁與會者圍繞“綠美寺院,生態禪行”主題深入交流,探索寺院與生態園林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為生態文明建設和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開幕式現場
開幕式現場
02 交流會
本次交流會分為“正念禪境與生態倫理的理論關聯”“園林康養規劃設計及其理論”“綠美寺院的具體實踐舉措”三個子主題,于2月16日至17日舉行。16日下午還設有專家對話環節。
第一場 正念禪境與生態倫理的理論關聯
第一組主旨發言現場
第一組主旨發言現場
第一組主旨發言現場
第一組的討論主題為“正念禪境與生態倫理的理論關聯”,討論佛教的基本理論與生態環境的關系。來自東南亞國家的教界大德,分別從佛陀對待自然(特別是森林、植物、動物)的態度以及佛陀為僧團所制定戒律的角度闡述了佛教的生態倫理觀。
斯里蘭卡斯里加亞瓦魯達拉普拉大學高級教授M·阿帕亞迪薩長老以《佛教與環境法則》為題,斯里蘭卡佛教電視頻道主席、科倫坡菩提寺住持金剛智長老以《自然之美與佛教哲學》為題,緬甸帕奧禪林協會僧導委、曼德勒美繆國際禪林導師古瑪拉阿毗旺薩大長老以《Jetavana禪院的起源》為題分別作主旨發言。
第二場 園林康養規劃設計及其理論
第二組主旨發言現場
第二組主旨發言現場
第二組主旨發言現場
第二組主旨發言現場
在第二組以“園林康養規劃設計及其理論”為主題的交流中,四位學者從建筑學、醫學、哲學、藝術療愈等方面,結合理論與實踐經驗展開探討了園林造景的審美價值與人文關懷。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樹華以《“風景療愈”論》為題,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老年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王亮以《七彩老年科與園藝治療》為題,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袁曉梅以《中國園林的靜謐境界解析》為題,卉森控股集團總裁陳玖成以《根系東方:從禪意園林到綠康醫學的文明覺知》為題分別作主旨發言。
專家對話
專家對話
16日下午,李樹華教授、李葛夫教授、林綺云教授、高偉教授、陳玖成圍繞本次交流會的主題“綠美寺院,生態禪行”展開對話,由何方耀教授主持。幾位專家學者們深入討論了園林建設與人類之間的關系,并探討如何解決其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李樹華教授認為園林建設應以人的療愈與康養為目標;李葛夫教授從實戰角度分享了園林建設的諸多經驗;林綺云教授指出園林療愈的關鍵在于給人用,影響人;高偉教授則從園林藝術的方向指出園林會隨著時間自由生長,獲得更多的生命力。
第三場 綠美寺院建設的具體實踐舉措
第三組主旨發言現場
第三組主旨發言現場
第三組主旨發言現場
第三組主旨發言現場
第三組主旨發言現場
第三組主旨發言現場
第三組主旨發言現場
第三場的討論方向為“綠美寺院的具體實踐舉措”,三位法師大德與四位專家學者分別交流了他們在寺院建設中的具體做法和心得體會,有古代園林寺院的意蘊分析,也有當代寺院重建的具體經驗,并從理念和具體建筑中闡述了佛教環保理念的獨特之處。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西省政協常委、江西省佛教協會會長(第四、五屆)、南昌佑民寺方丈純一法師以《共生·緣成·關系性與?態?明思想》為題,尼泊爾皇家寺院住持海法大長老以《心理健康與正念——佛教冥想》為題,杭州市佛協常務副會長、杭州市徑山寺方丈戒興法師以《祖庭傳統與時代交融的徑山禪境?態》為題,香港志蓮凈苑?化部研究主任、志蓮書院副院長、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兼任講師、斯里蘭卡凱拉尼亞大學客座副教授、泰國國際佛教大學客座教授、博?生導師李葛夫以《唐代絳守居園池與香港南蓮園池的禪趣法義》為題,美國及臺灣保羅大衛國際設計公司總裁、北京圣拓建筑?程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大地建筑師事務所(國際)董事、中國室內設計裝飾協會設計師資格評審委員、清華?學教授、?連?業?學教授林振中以《現代寺廟美》為題,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理諮商系兼任教授、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兼任教授、中華?理衛?協會林綺云以《悲傷療愈花園(Grief healing garden)及其實務運作的經驗》為題,華南農業大學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教授、博導、副院長高偉以《須彌布境·正念入境·遵?營境——百花古寺園林設計研究》為題分別作主旨發言。
03 閉幕式
2月17日中午,華南農業大學宗教與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嶺南佛教文化研究院院長何方耀教授作綜述發言;廣州市佛教協會會長,?佛寺方丈、百花古寺住持耀智法師作閉幕式致辭。
何方耀教授作綜述
耀智法師致辭
耀智法師代表廣州市佛教協會、廣州市增城區百花古寺再次對給予本次交流會大力支持和幫助的相關部門、單位以及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他提到,這次交流會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僅探討理論,更是希望通過理論來提供切實可行的實踐路徑。在這兩天時間里,諸位高僧大德和專家學者各抒己見,不同的思想觀點碰撞交流,具有很大的參考意義和價值。
耀智法師期待“生態禪行”能夠獲得社會各界更多的重視和關注,不斷加強佛教界與社會各界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推進佛教生態思想與實踐。未來,廣州佛教界亦將繼續堅持佛教中國化方向,深入推進綠美生態寺院建設,為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社會貢獻佛教界更多智慧和力量。
閉幕式現場
“首屆嶺南佛教文化藝術交流會暨第三屆海上絲綢之路佛教文化交流系列活動”的最后一項議程“綠美寺院 生態禪行——生態園林與正念禪修交流會”在熱烈友好的氛圍中圓滿落下帷幕。(文/妙淼 妙仝 妙舟 圖/妙澄 果樹 百花古寺 視頻/果藍)
百花古寺寺院風光
百花古寺寺院風光
百花古寺寺院風光
百花古寺寺院風光
百花古寺寺院風光
百花古寺寺院風光
百花古寺寺院風光
百花古寺寺院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