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悟法師在線對信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大菩文化山東訊 4月30日,農歷四月初八,第十一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魚山梵唄傳承日,梵唄寺嚴格執行“雙暫停一延遲”,不舉行聚集性宗教活動。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魚山梵唄傳承人、梵唄寺住持永悟法師完成浴佛儀式,并為梵唄柳枝林傳承紀念碑、梵唄經柱揭幕。梵唄經柱雕刻了漢代聲曲折梵唄古譜《魚山私鈔》《魚山聲明集》中的始唄、中唄、后唄、如來唄,及四十二契與六契傳承等資料。
梵唄經柱雕刻了漢代聲曲折梵唄古譜《魚山私鈔》《魚山聲明集》中的始唄、中唄、后唄、如來唄等資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傳承保護的相關要求,永悟法師把傳承梵唄作為修行的重要內容,積極創新禪修理念度化眾生。
梵唄是漢傳佛教僧寶弘法誦經音聲法門的稱謂,是佛教中國化的重要成果之一。梵唄創始人曹植將音樂旋律與偈詩梵語的音韻與漢字發音的高低相配合。以梵語發音為基礎,與新制偈頌相結合,解決了用梵音詠漢語“偈迫音繁”以及以漢曲諷梵文偈頌“韻短而辭長”的問題。
唐代,梵唄請至日本,謂之“魚山聲明”;請至韓國,稱之“魚山”。進而,流播到整個亞洲及世界其他地區。魚山偕鹿苑齊名成為漢傳佛教梵唄標準“叢林腔”典范的代名詞。
2008年,魚山梵唄被國務院批準公布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文圖/山東魚山梵唄非遺傳承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