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重視傳承,不能不崇仰祖師。 崇仰祖師,不能不尊重長老。
我以為,沒有尊敬長老,這就如,沒有崇仰祖師一樣,便是空談傳承。
佛教的重要組成,有三大部分,即佛、法、僧。祖師與長老便是僧的范疇。僧是佛教的重要學習者、實踐者、體驗者、傳播者、承載者、傳承者。 沒有僧,便沒有了佛教,便只剩下佛學。
何為祖師?何為長老?他們是僧的典型代表。祖師者,有創(chuàng)宗立派的,有中興宗派的,有開山祖庭的,有中興祖庭的,如此等等,是一批對佛教有重要影響與重要貢獻的已故歷史高僧。長老者,通常指僧臘高、戒臘老的佛門長者,在本文中,特指在世者。
佛教是個非常尊老、敬老、孝老、護老的宗教,這首先體現(xiàn)在對祖師對長老的善待與愛戴上。漢傳佛教的寺院,都配有祖師殿,供奉著相關祖師的雕塑或畫像,于一些佛教的節(jié)日或法會上,僧團還要到祖師殿去禮拜祖師。在佛教,尤其原始佛教,于一些佛教活動場合,長老座位排前,這既是戒律,也是傳統(tǒng)。在漢傳佛教,農歷七月十五,佛歡喜日,大眾供僧,戒臘最長的上座比丘,應被排在座次的首位,其他長老,其座位依戒臘長短而依次排之。無論南北傳佛教,在佛教法會上,上座長老多被安排去做主法和尚,由此可見一般。
儒家也倡導尊敬長輩,有道是:扶老養(yǎng)老傳家久,尊老敬老世澤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長幼有序。儒家的孝道文化,亦由此尊敬長輩而來。
佛陀是尊老敬老的榜樣,經典中記載有這樣一個公案:有次,佛陀說法,見長輩迦葉尊者于人群中傾聽,便遠遠地向迦葉打招呼,禮請迦葉到佛陀身邊去,并挪座予迦葉,迦葉堅辭。在佛陀堅持下,后來,佛陀與迦葉共坐一席。
這也讓我想到另一個類似的故事: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習主席同與會代表們合影時,見到93歲的黃旭華與82歲的黃大發(fā)這兩位道德模范代表站在后排代表們中間,習主席便趨前握著他們的手說:“您們這么大歲數(shù),身體還不錯。您們別站著了,到我邊上坐下。”習主席拉著他們的手,請兩位老人坐到自己身邊來,兩人執(zhí)意推辭,習主席一再邀請,說:“來,擠擠就行了,就這樣。”隨著攝影師的鏡頭一閃,一張尊老敬老的感人照片產生了,一個尊老敬老的感人佳話流傳了。會見結束后,習主席語重心長地對有關部門人員說;“給老道德模范讓座,這是尊老敬老的傳統(tǒng)美德,這就叫人倫常情。”
習主席對尊老敬老,還講過一段語重心長的話,他說:“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愛老助老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他又說,要讓:“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可見,我們要尊老敬老呀,這事關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傳承,事關社會共同責任的承擔。之于佛教,更是我們佛教傳承的彰顯。
今日,農歷二零二一年八月十五,于莆田廣化寺祖師殿禮拜祖師后,與執(zhí)事一同前往長老寮看望常住的五位長老,如93歲的悟憨長老、79歲的賢文長老與達通長老等。想到一晃之間,自己也已經56歲了,很是感概,對尊老敬老,很有感觸,所以,特寫此文,以期與諸位中青年同仁心有相應,并作共勉。(文/福建省佛教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福建佛學院院長本性法師 供圖/王楓濤)